生命之源网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 生命之源网 > 疫苗信息 >

健康趋势 (华医世界首届仲景杯全球中医牛人大赛-初赛)贾永胜——经方治疗水肿心悸尿蛋白高:分析诊断

发布日期:2024-11-18 16:50    点击次数:161

贾永胜,何庆勇教授弟子,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原菏泽卫生学校特聘讲师,菏泽市民间中医研究会特聘讲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何庆勇教授传承弟子。

【病名】水肿为病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又称水气。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患者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

【古代病名及分类】

《黄帝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方论》对水肿称为水气,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种类型,又从五脏发病的机制及其症,证候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诸病源侯论·水肿侯》结合脏腑功能变化,提出“十水侯”的不同证型,并指出水肿与胃有关,如“肾者主水,脾胃具主土,土性克水,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渍….脏腑,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

《东垣十书》根据脾胃学说理论,将水肿分为寒热而行,寒者多虚,热者多食,并认为前者居多。

《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指出“若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景岳全书》根据水气互化理论,提出水肿与气肿的相互区别与联系

《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虚实为纲,分辨水肿,提出阳证必热,热者只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径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水肿多因外感风邪水湿、内伤饮食劳倦,致使肺、脾、肾及三焦的功能障碍,水液运行失常而泛溢为水肿。

(1)风险外袭,肺失通调。

(2)湿毒浸淫,内归肺脾。

(3)水湿浸渍,脾气受困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

(6)房劳过度,内伤肾元。

水肿症状

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上部多湿以发汗,下部多水利尿痊。上面水肿就用发汗,如面部水肿,发汗有一个对药:蝉蜕和苏叶和益母草特别有效。

365站群VIP类症鉴别

水肿当与鼓胀鉴别:鼓胀往往先见腹部胀大,继则下肢或全身浮肿,腹皮青筋暴露。而水肿则以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一般皮色不变,腹皮亦无青筋暴露。

水肿治则及治法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

如经一般常法治疗不应或有瘀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均视病情需要而选择。

辨证论治阳水

1、风水相搏:需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可用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需宣肺解毒,利湿消肿,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需运脾化湿,通阳利水,可用五皮饮合胃苓汤。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4、湿热壅盛:需分利湿热,可用疏凿饮子。

阴水

1、脾阳虚衰:需健脾温阳利水,可用实脾饮。

2、肾阳虚衰:需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可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需活血祛瘀,化气行水,可用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

心悸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代表方为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代表方为归脾汤。

3、阴虚火旺: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代表方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或黄连阿胶汤。

4、心阳不振: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代表方为苓桂术甘汤或桂苓疏肝汤。

6、瘀阻心脉: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代表方为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

365站群

7、痰火扰神: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