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胜,何庆勇教授弟子,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原菏泽卫生学校特聘讲师,菏泽市民间中医研究会特聘讲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何庆勇教授传承弟子。 【病名】水肿为病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又称水气。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患者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 【古代病名及分类】 《黄帝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方论》对水肿称为水气,以表里上下为纲,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种类型,又从五脏发病的机制及其症,证候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 《诸病源侯论·水肿侯》结合脏腑功能变化,提出“十水侯”的不同证型,并指出水肿与胃有关,如“肾者主水,脾胃具主土,土性克水,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渍….脏腑,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 《东垣十书》根据脾胃学说理论,将水肿分为寒热而行,寒者多虚,热者多食,并认为前者居多。 《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指出“若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景岳全书》根据水气互化理论,提出水肿与气肿的相互区别与联系 《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虚实为纲,分辨水肿,提出阳证必热,热者只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 病因病机《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径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水肿多因外感风邪水湿、内伤饮食劳倦,致使肺、脾、肾及三焦的功能障碍,水液运行失常而泛溢为水肿。 (1)风险外袭,肺失通调。 (2)湿毒浸淫,内归肺脾。 (3)水湿浸渍,脾气受困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 (6)房劳过度,内伤肾元。 水肿症状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上部多湿以发汗,下部多水利尿痊。上面水肿就用发汗,如面部水肿,发汗有一个对药:蝉蜕和苏叶和益母草特别有效。 ![]() 水肿当与鼓胀鉴别:鼓胀往往先见腹部胀大,继则下肢或全身浮肿,腹皮青筋暴露。而水肿则以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一般皮色不变,腹皮亦无青筋暴露。 水肿治则及治法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 如经一般常法治疗不应或有瘀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均视病情需要而选择。 辨证论治阳水1、风水相搏:需疏风清热,宣肺行水,可用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需宣肺解毒,利湿消肿,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需运脾化湿,通阳利水,可用五皮饮合胃苓汤。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4、湿热壅盛:需分利湿热,可用疏凿饮子。 阴水1、脾阳虚衰:需健脾温阳利水,可用实脾饮。 2、肾阳虚衰:需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可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瘀水互结:需活血祛瘀,化气行水,可用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 心悸辨证论治1、心虚胆怯: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代表方为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代表方为归脾汤。 3、阴虚火旺: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代表方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或黄连阿胶汤。 4、心阳不振: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代表方为苓桂术甘汤或桂苓疏肝汤。 6、瘀阻心脉: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代表方为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 365站群7、痰火扰神: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中奖彩站 8月15日,双色球第2024046期开奖,一等奖井喷57注,单注...
2025年,一个完美的减肥方案将会是什么? 365站群 想必大多数人...
近日,重庆三一八医院接诊了一名中度焦虑症伴随轻度抑郁症状...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
在这个追求健康与美味并重的时代,代糖作为食品界的新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