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网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 生命之源网 > 疫苗信息 >

健康趋势 (华医世界首届仲景杯全球中医牛人大赛-初赛)吴凤嘉——经方合用治疗特发性消肿

发布日期:2024-12-02 18:06    点击次数:133

吴凤嘉:主任中医师,现任辽建集团抚矿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同时也是辽宁省第二批中医优秀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二十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以及针药并举,治疗颈肩腰腿痛,头痛,面瘫,中风等多种疾病。擅长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咳喘、心悸、胸痹心痛、水肿、胃痛、呃逆、汗证、眩晕、失眠、便秘、腹泻、荨麻疹、湿疹;女子月经不调等疾病。

学术任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中医药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概述

特发性水肿是水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女性多发。年龄20~50岁。水肿多为轻中度。经休息、平卧后水肿可减轻。患者常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有程度不同的神经过敏、情绪不安、多汗、潮热等表现,常于精神创伤、环境变更后起病。一日内体重变化较大,清晨空腹和夜间睡前体重差(日体重差)较正常人相差较多,正常人日体重差多在1kg之内,而患病者常在1.5kg以上,重者可达3.0~5.0kg。约有半数患者有肥胖倾向,有人称之为水盐滞留性肥胖。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在作出特发性水肿诊断前,应谨慎排除其他器质性水肿的可能,避免误诊。

临床表现:

1、水肿或浮肿:常见于青春期后的女性,多在立位活动后或下午出现足、踝、胫前凹陷性水肿,并有一些病人出现晨间眼脸、颜面浮肿、上肢远端肿胀;部分患者水肿的发生与炎热气候或月经周期有关。睡前较早晨起床时体重增加,睡眠一夜后水肿消失体重减轻。2、肥胖:约一半的特发性水肿患者有肥胖,水肿更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体重。

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激素水平的变化,静脉回流障碍,淋巴液回流不畅等。

西医治疗:

控盐及控水,每天不超过5克盐,适当抬高下肢,使用弹力袜及弹力绷带,药物可使用利尿剂。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中医是有优势的,可以按照中医的辨证分型来进行治疗

医案分享

一般情况:王某,女,42岁。

365站群VIP

初诊日期:2024年7月23日。

主诉:面部及下肢水肿3天。

现 病史: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少,出现面部及下肢水肿,曾在我院肾内科就诊,肾内科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排除了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心源性的水肿以及甲状腺,甲减引起粘液性的水肿,完善相关检查后无异常。未明确诊断,未治疗。近3天体重逐渐增加近10斤,为中医治疗来诊。

现证见:四肢及颜面水肿,下肢按之没指,少尿,无汗,月经正常,饮食正常,睡眠可。大便干,需用开塞露。舌质暗,有齿痕,苔白,脉细。辅助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水肿(皮水)

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

中医治则:益气通阳,化气行水,表里分消,治疗皮水在《金匮要略》水气病里的两个方子,防己茯苓汤和甘草麻黄汤,因为患者有少尿的症状,于是就想到另外一个方剂,五苓散。五苓散起到一个化气温阳,利水的功效,主要是膀胱气化不利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引起的消肿。

方剂:防己茯苓汤、五苓散、甘草麻黄汤

主方是以五苓散为主。泽泻40,桂枝15,猪苓18,白术18,茯苓18,麻黄9,黄芪40,防己15,生姜9,炙甘草9,大枣9,桃仁9,杏仁15,火麻仁15。七剂

整个方子既散表,又分里。由于这个患者颜面也有消肿,四肢也是有水肿,所以,不能单纯采用发汗的治法,也不能单纯采用利小便的治法。

在《金匮要略》治则当中提到了,腰以上水肿,欲发汗,腰以下水肿欲利小便。所以,采取了发汗和利小便的分消治疗法。

二诊:七天以后,患者来复诊,复诊日期,2024年7月30日。患者诉服药后体重减轻6斤,尿量增多,大便略干,每日一次,颈部发紧发沉,触诊时两侧岗上及僵硬,恶风,活动后汗出。无水肿,眼睑,四肢都没有水肿了。舌质暗,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泽泻20,桂枝9,猪苓12,白术12,茯苓12,麻黄12,黄芪40,防己12,生姜9,炙甘草9,大枣9,火麻仁25,桃仁9,杏仁15,陈皮9,葛根40。七剂

365站群

二诊以后,患者就再也没有来了,经过了一个多月,她又带着她的朋友来找吴老师看病来了,这才得知她吃完二诊的药都完全好了。

辨证分析

水病之成与肺、脾、肾三藏功能失调有关。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颜面浮肿,无汗;脾主四肢,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则四肢水肿;肾失開阖,不能化气行水,故见少尿。

治疗上《素问》中提到了水肿的治疗原则:“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垄。”

用药分析/原文引用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24)

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25)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泽泻一两六铢、猪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

总结

特发性水肿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疾病,我们在诊断的时候,西医诊断也要重视,不要患者来了就直接用中医诊断。现在应该是病症结合的一个诊断模式是最好的。

特发性水肿在理法的基础之上排除其他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才能做出诊断。水肿的辨证首先是要分阴水和阳水,还要辨证有没有外感或者是内伤。

阳水有风水泛滥型的我们就用越婢加术汤,如果是湿毒阻络型就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停滞型就用五皮饮合温苓汤,湿热蕴肾型疏凿饮子。而阴水分为两个证型,一个是脾阳虚型,一个是肾阳虚型。脾阳虚型用实脾饮,肾阳虚型济生肾气丸和真武汤。这些方子大部分都是《伤寒论》里的经典方剂。

对于经方的选择还是采用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在《金匮要略》里面把水气病分成了五种,一个是风水,一个脾水,一个是正水,一个石水,一个是黄汗。不同的水用不同的方剂,风水有表虚证的防己黄芪汤,表实证的越婢汤,而里水防己茯苓汤和越婢加术汤和麻黄甘草汤,而正水提到了,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黄汗提出了黄芪桂枝芍药苦酒汤还有桂枝加黄芪汤,为我们临床治疗水肿提供了很多的思路。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方来治疗水肿,其实我们在临床当中治疗水肿,有时候用真武汤的时候也比较多,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